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心理學
Social Psychology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藍佩嘉 
課號
Soc2012 
課程識別碼
305 231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9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1psychology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課程大綱
台灣大學社會學系2012年秋季班

教師:藍佩嘉
時間:週三下午2:20 – 5:20
地點:社會系館101教室

 

課程目標
這門課的全名為「社會學觀點的社會心理學」,探討如何從微觀的日常生活與人際(interpersonal)的分析層次來洞察社會的構成與運作,或者說,自我、認知、情緒、行為與認同如何受到社會結構與團體互動的影響。相較於心理學觀點的社會心理學,本課程強調社會不平等與權力關係(包括性別、種族、階級與性取向)的作用,教材多選用社會學的經典與相關研究,希望透過經驗現象的分析與討論,進而達成描述、詮釋、反思與改變社會的目標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堂出席與討論、課前小作業:佔學期總成績20%
出席上課並參與分組討論是課程的基本要求,未與助教請假、無故缺席者將被扣分。
上課時請勿開啟你的筆電、平板電腦或手機,如有特殊需要者請徵求老師同意。
六份小作業需在課前完成,課堂上繳交給助教,以利分組討論。篇幅不超過A4一頁,800字為限,超過部份不予計分。
2. 個人期末作業,詳見後:佔學期總成績20%
3. 個人期末考試(in class, closed book):佔學期總成績30%
4. 團體作業兩份(八人一組):佔學期總成績30%
每次團體作業需附上分工說明。為了杜絕組員「搭便車」的不公平現象,期末將由組員對彼此投入程度進行評分,老師將依此調整個人分數。 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Week 1 9/12 導論

Week 2 9/19 自我、認知與認同
Zerubavel, Eviatar. 1991. The Fine Line: Making Distinctions in Everyday Life. Chicago:
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 Pp. 5-32.
Jenkins, Richard著,王志弘譯,[2004],《社會認同》,台北:巨流出版,頁77-95。

Week 3 9/26角色與互動
Goffman, Erving著,徐江敏譯,1991,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》。台北:桂冠圖
書。Ch.1, 3.
藍佩嘉,2002,<穿越國界的生命地圖: 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>,<<台灣社
會研究季刊>>第48期,頁11-59。(PDF)
課前小作業(1):請選擇以下一種社會情境A) 交友網站上及陌生約會時B) 履歷表上及應徵工作時,討論人們如何利用資訊、符號與印象的管理、前後台的區隔來展演自我。

Week 4 10/3性別意象與身體
觀賞紀錄片:The Codes of Gender
Judith Lorber, 1994, “Night to His Day: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,” excerpts from Paradox of Gender, New Heaven: Yale University Press.
何春蕤,2002,〈認同的「體」現:打造跨性別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46:1-44。(PDF)
課前小作業(2):請根據何文中跨性人的經驗或其他跨性人的自述資料,來討論人們如何「做性別」。

10/10 國慶日放假

Week 5 10/17偏見與污名
討論紀錄片:A Class Divided (部份)
*Goffman, Erving,曾凡慈譯,2010[1963],《汙名: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》,台北:
群學出版。

Week 6 10/24種族主義
Fanon, Frantz著,陳瑞樺譯,2005[1952] ,《黑皮膚,白面具》,台北:心靈工坊。Ch. 3.
Espiritu, Yen Le, 1997, “Ideological Racism and Cultural Resistance,” in her Asian American
Women and Men: Labor, Laws and Love, London: Sage, Ch 5.
課前小作業(3):請收集網路上有關異國戀情的討論,分析支持者與批評者的敘事與論述,反映怎樣的種族建構與社會心理。

Week 7 10/31 分組討論作業一
請選擇一個污名化的群體,訪談至少兩位當事人的經驗(每位成員至少出席其中一次訪談)與分析其他經驗陳述(網路、傳記等),來討論污名的運作以及受污名者的因應之道。文末請提出如何對抗或去除汙名的行動策略。成果請繳交為字數5000-6000字的書面報告(不含訪談整理及相關附錄,請勿少於或超過此限,11/5下午五點前繳交到老師系辦信箱,並上傳CEIBA)

Week 8 11/7 從眾與權威
觀賞與討論電影:浪潮 (The Wave)
Philip Zimbardo著,孫佩妏、陳雅馨譯,2008,《路西法效應》,台北:商周出版。
Ch. 10, 12, 13. [請自行觀看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on Youtube]

Week 9 11/14 共謀沉默與集體行動
討論ABC節目:What would you do? Shopping while Black
Zerubavel, Eviatar著,胡纏譯,2011,《房間裡的大象:生活中的沉默與否認》,
  重慶:重慶大學出版社,Ch. 4, 5。
Jasper, James, M. 2009. “The Emotions of Protest,” The Social Movements Reader:
Case and Concept, second edition, edited by Jeff Goodwin and James M. Jasper, New York: Willey-Blackwell, pp. 175-184.

Week 10 11/21情緒與情感
Hochschild, Arlie. 1983. 徐瑞珠譯,《情緒管理的探索》,原名The Managed Heart: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. 台北: 桂冠。Ch.3, 6, 8。
課前小作業(4):請藉由你被服務或打工的經驗,觀察服務業勞動者如何進行情緒勞動,置身於怎樣的權力與反抗的空間。

Week 11 11/28敘事與記憶
Connerton, Paul著,2000年,納日畢力戈譯,《社會如何記憶》,上海人民出版。頁1-45。
余貞誼,2011,<我可能不夠女性主義:女性主義認同與實踐的敘事建構>,
«台灣社會學»,第21 期,頁101-156。(PDF)

Week 12 12/5 報告作業二
請選擇一個社會動員或集體行動(如節慶集會、示威抗議、集體獵巫等),運用媒體或網路的文本、訪問參與對象,或進行現場或錄影的觀察,討論其中的動員與從眾過程、情緒/情感在團體情境中的運作,以及符號、語言的媒介作用。請製作成 6-8分鐘(不得超過時間)的podcast或video,我們會在課堂上播放與討論,也鼓勵大家以youtube或其他方式流通。

Week 13 12/12 網路與人際關係
觀賞PBS紀錄片:The Digital Nation (部份)
Turkle, Sherry. 2011. Alone Together: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
from Others. New York: Basic Books. Ch. 8.
課前小作業(5):請運用本週教材來討論你的網路經驗 (請集中BBS、臉書、部落格、線上遊戲或網路交友等其中一項),如何影響了你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。

Week 14 12/19 親密關係
*Beck, U. & E. Beck-Gernsheim著,蘇峰山等譯,2000,《愛情的正常性混亂》。
台北:立緒。
課前小作業(6):請選擇一個有關親密關係(伴侶、婚姻或親子)的新興詞彙或當代現象來收集相關資料,運用本週教材來討論。

Week 15 12/26親職、童年與階級I
*Lareau, Annette著,張旭譯,2010,《不平等的童年》。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。
第1, 2, 8, 10章。

Week 16 1/2親職、童年與階級II
觀賞與討論紀錄片:35 up
討論期末個人報告:
請回顧你的童年經驗與親子關係,受到怎樣的階級、性別、族群等社會因素的影響?
形塑了你怎樣的秉性與慣習?
從你的個人經驗來討論台灣的社會與文化脈絡與Lareau書中的美國社會有何異同?
反思你透過怎樣的敘事與框架來[記憶]你的童年?
字數3000-4000,請於1/14 (週一) 五點前繳交到老師系辦信箱

Week 17 1/9期末考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2  導論 
第2週
9/19  自我、認知與認同 
第3週
9/26  角色與互動 
第7週
10/24  種族主義 
第9週
11/07  服從與權威 
第10週
11/14  從眾與集體沈默 
第11週
11/21  情緒與情緒勞動 
第12週
11/28  敘事與認同 
第13週
12/05  網路與移動科技 
第16週
12/26  親職、童年與階級